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 研究显示,胃癌 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二位 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三位
胃癌的发病率存在年龄、性别的差异,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我国胃癌的平均死亡年龄为男性61.1岁、女性62.2岁,近年来青年人胃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胃癌男性较女性常见,国外男女胃癌的发病率比例低于2:1,我国男女胃癌的发病率比例低于3~4:1。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
2、胃炎史: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等,均是诱发胃癌的高危因素。
3、50岁以上的人群:老年人的胃酸的分泌可能会比年轻的时候差一些,这种低酸的环境会造成细菌的繁殖,进而损伤胃黏膜。
4、胃癌家族史: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癌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
5、吸烟: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6、喜食腌制食品: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
1、上腹不适:是胃癌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上腹一般是指胸以下,肚脐以上的部位)。
2、出血(呕血或黑便):癌肿表面形成溃疡时,则出现呕血和黑便。1/3胃癌患者经常有少量出血,多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
3、胃穿孔:胃癌一旦出现胃穿孔,则表现为无法忍受的刀割样疼痛,并伴有板状腹等急腹症的表现。
4、食欲减退和消瘦:在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短期内体重下降很多。
5、幽门或贲门梗阻:出现明显的吞咽哽噎感,严重者甚至出现饮水困难;且有腹胀和呕吐症状。
1、消化不良:胃部正常结构是消化能力的基础,随着胃部肿瘤细胞的生长胃部细胞就会被破坏,如果正常细胞被破坏太多就会导致消化不良。
2、便血:胃癌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一般较少,只能通过电子胃镜检查或大便潜血才可发现。
3、恶心、呕吐:主要是肿瘤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所致。
4、胃部不适:有腹胀、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胃炎、胃溃疡。
5、莫名的体重减轻:表现为患者3-6个月内体重明显下降。
6、黄疸:若肿瘤或转移淋巴结压迫侵犯胆总管可引起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眼白发黄。
可以通过静脉采血这种无创、安全、经济的方法来进行血清胃功能的检测:主要检测血液中的胃蛋白酶原(PGI、PGII),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来进行胃癌风险等级的评估,进而判断是否需要再进行胃镜筛查。
1、早预防:自我保健与防护,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低盐低亚硝酸盐饮食,及时治疗胃炎保护胃黏膜,减少或禁止吸烟。
2、早发现:定期进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等血清学检测,高危人群推荐进行胃镜检查,必要时活检。
3、规范治疗:配合医生进行科学治疗,手术,化疗等。
4、财务支持:早期胃癌经过治疗5年生存率接近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