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身体的健康。然而,排便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却能反映出身体的诸多问题。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每天这个时间排便的人可能更长寿。那么,这个时间是什么?它对健康又有何影响?一起来了解一下!

便秘、腹泻>12周

当心是疾病信号


排便是人体的重要反射行为,如果有便秘、腹泻症状并超过12周,就属于长期排便异常,很可能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其中有3类病症较为常见。

1、胃部动力不足


大块的食物经过咀嚼进入胃部,一般会停留4个小时左右

胃部有强大的蠕动消化功能,如果胃动力不足,则对食物的分解能力就弱,大块的食物堆积就容易导致胃胀、积食和反酸,同时也增加了肠道的消化负担,极易因此便秘。


2、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部分,直接连接着胃囊,会同时接收到胰液、胆汁和胃液,是重要的消化枢纽。

但同时,胆结石、胃结石等也可能由此进入十二指肠,并破坏肠粘膜,引发溃疡、感染或出血,从而导致食物消化、分解不完全,出现腹泻、便秘或便血症状


3、大肠慢性疾病


一般食物残渣会在大肠内停留12~24小时。如果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比如肠道菌群失衡、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梗阻等,则会导致其停留时间过长或过短,从而引起便秘或腹泻。长期发展下去,还会增加患肠道息肉或肿瘤的风险。

“按时按点”排便

是长寿标志之一


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想要达到长寿,至少要做到“3个好”:吃得好、睡得好、排得好。怎样才算是“排得好”呢?


1、按时按点规律排便


大便形成后,肠道会以每天2~3次、每次每分钟1~2cm的速度将其推动到左半结肠,到乙状结肠贮留。


但在早晨起床后和饭后2小时内,由于体位反射或胃结肠反射,会引起结肠整体蠕动,以每小时10cm的速度推进,可能直接促成排便。所以,有规律性地在这两个时间段排便的人,说明肠胃消化功能良好。


2、状态正常不见血色


我们形容最健康的便便形态应该是香蕉状、棕黄色的半固体,一次约300克,其他类似于干燥、板结、粘腻、不成型等,都可能说明有肠胃问题。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血迹、黑色柏油状便、便隐血等,则要警惕是消化道出血或肿瘤。


3、排便时间正常


一次排便的最佳时间不超过10分钟,排便过久可能说明有便秘等问题。如果每次坐便都超过30分钟,还容易引起肛垫下垂,形成痔疮。


另外,上完厕所后

一个动作非常关键!

那就是——回头看一眼


便便的形态、颜色、气味

蕴含着不少健康讯息

有时还是能提前洞察重大疾病

医生表示

“拉完便便回头看一眼”

还真是个好习惯!


健康便便,一看形态

排便时,首先要留意大便的形状和质地。正常人的大便应呈香蕉状,外表光滑柔软这说明你的身体很健康。


如果大便是一颗一颗独立的硬块,则说明体内缺乏纤维素和水分,需要多吃蔬菜水果。


有的人排出的粪便呈水样状,就是人们常说的拉稀,这是腹泻的症状,需要多喝水补充电解质以防止脱水。


如果拉出的大便时常黏呼呼的,则表明人体内含油量高或对脂肪消化不良,有慢性胰腺炎的风险。


健康便便,二看颜色

正常大便的颜色大多为淡黄至淡褐色,最完美的则是金黄色的香蕉便


但现如今,这个肉多素少饮食结构的时代,完美的香蕉便已经是“可遇不可求”了。即使是健康人的便便,颜色也不是固定的。但在患病时,便便的颜色就会变得“五颜六色”了。


红色:多见于便中带鲜血,常见包括痔疮、肛裂、肠炎、痢疾、肿瘤等,肿瘤渐趋年轻化,中老年人尤应警惕大肠肿瘤。偶尔,红心火龙果的摄食也会造成“恐怖假象”。


黑色:一般黑亮的便便,多为上消化道(胃、十二指肠)等出血,即医学上所谓的沥青样便。但有时候,服用铋制剂或特定中药也可使便便发黑,但很少会“发亮”;吃带有动物血的食物,便便也会沥青样发亮。


棕色、灰白色:常说明胆道系统发生了阻塞(如胆结石、胆道或胰腺肿瘤等),要及时去看医生。


绿色:如果不是吃绿色蔬菜太多,绿色便便多说明胆汁经异常通道进入了肠道。


五个信号,警惕肠癌

通过便便,还可以及时发现肠癌的危险信号

1.排便习惯改变。比如之前很少拉肚子或便秘,而最近却拉肚子或便秘非常频繁;或者以前一天拉一次,最近却一天三五次。

2.持续血便或黑便一周以上。 

3.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4.持续腹泻。

5.便便很细,排便后感觉没排完全。


一旦发现以上异状,应及时去医院就医,必要时做大便常规、肛门指检、胃肠镜及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苏州肛泰中医院专家温馨提示:

胃肠、肛肠疾病久拖不医,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一定要引起重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饮食。一旦有症状存在,务必定期进行胃肠、肛肠疾病筛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