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就像一部精密的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发出各种信号,告诉我们它的状态。尤其是我们的肚子,它所发出的声音往往是身体出现问题的明显标志。饿的时候,很多人的肚子都会发出咕噜声,这种声音在医学上被称为“肠鸣音”。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同的肠鸣音代表着不同的信号,有 5 种一定要注意,可能是身体在求救!



肚子里的“咕噜声”从何而来?

肠鸣音主要来源于小肠的不同运动形式,包括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

这些运动形式是确保小肠正常功能的关键,让我们逐一了解它们:

紧张性收缩它是小肠的一种较常见的运动形式,可以使小肠保持一定的形态和位置,为其他运动形式提供支持,是小肠正常功能的基础。

分节运动分节运动有助于混合食糜和消化液,从而促进更有效的化学性消化。

蠕动蠕动是小肠内食物的主要推动力,伴随小肠的整个过程



为什么饿的时候肚子会咕咕叫?


  1. 胃肠道蠕动引起:当长时间未进食时,胃酸分泌增多,胃肠道开始蠕动。由于胃部没有食物,胃在做饥饿收缩运动时,内部的空气受到挤压,会发出咕咕的响声,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2. 消化液分泌和消化道的蠕动:胃肠道分泌的消化液不能和食物进行混合,就会加快消化道的蠕动,让其尽快排到空虚的肠道,避免在胃里增加损伤胃黏膜的因素。

有时候,你听见咕噜咕噜的声音是渐变的,从小小的声音逐渐变大。


饥饿引发的胃的剧烈收缩会压迫身体里的气体前行,当气体通过狭窄的管腔冲破液体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通过的管腔越狭窄,产生的声音也就越大。



这 5 种肠鸣音要注意

肠鸣音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肠鸣音是由于肠道蠕动,肠腔内的气体和液体相互作用产生的。


每个人都会出现肠鸣音的现象,每分钟内肠鸣音出现 4~5 次为正常,声音较和缓,很少会被人听见。与胃发出咕噜声不同,肠鸣音一般可在脐周闻及;因胃肠道症状就诊时,医生一般会借助听诊器进行肠鸣音检查。


肠鸣音反映了肠道功能的正常与否,若肠鸣音超过每分钟 10 次或音调高亢,则是你的身体在向你发射“求救信号”,不同的肠鸣音也代表着不同的信号。


1. 单纯性咕噜声,身体没有其他异常——消化不良


乳糖不耐受的人空腹喝牛奶,刺激肠胃蠕动,就会发出比较大的“咕咕咕”声,严重者还会发生腹泻、呕吐。


还有一些人摄入易产气的食物,例如土豆、红薯、黑豆等都会造成肠鸣音。紧张、焦虑等情绪刺激,也会导致肠蠕动加快,出现肠鸣音亢进的情况。


2. 肠鸣音次数增多,响声较大,感受到蠕动——急性胃肠炎

3. 肠鸣音减弱甚至越来越轻——腹膜炎

4. 肠鸣音次数显著增加,每分钟达到 15 次以上, 响声频率增强——肠梗阻

5. 肠鸣音亢进伴有腹痛、腹泻,甚至便血——急性炎症、消化道出血

肠内气体除了从外界来,也可能是因肠内菌群失调,细菌在肠道内产生的。与此同时,长期的肠鸣音亢进,伴其他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排便异常等)可能是肠癌的前兆。

肚子咕咕叫,如何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

既然肠道派肠鸣音来向我们“求救”,我们应该怎样“营救”我们的肠道?


1

避免空腹喝酒


空腹喝酒容易刺激胃肠道,引发胃部不适。


2

避免过度食用刺激性食物


如辛辣、油腻和高纤维的食物,这些都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


3

放慢进食速度


进食过快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和胃胀气。


4

关注饮食搭配

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我们要注意进食的种类,注意自身特殊状况,如乳糖不耐受者就应尽量避免食用含乳糖的食物。




苏州肛泰中医院专家温馨提示:


肚子发出的声音可能是身体在向我们求救。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声音判断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的健康。尤其在感受到腹部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