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在的人越来越重视健康,因此会经常去医院做体检,不过在体检的时候查出肠息肉的人却越来越多,数据显示40岁以上的人群中,结肠息肉的总体发病率达到了40%~50%,而有近90%的结肠癌,都是由结肠息肉演变而来。

因此很多人查出结肠息肉的时候都特别担心害怕。


01



什么是肠道息肉?




肠道息肉是一种在结肠或直肠内形成的小肿块,它通常是良性的,但有时也可能发展成癌症。肠道息肉的主要特征是其形状和大小的多样性,可以是平坦的、隆起的或蒂状的。虽然大多数肠道息肉不会引发症状,但一些较大或位于特定位置的息肉可能会导致腹痛、便秘、腹泻等问题。

肠道息肉的筛查和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因为在早期发现和治疗肠道息肉时,它们通常是可以完全切除的,从而减少了癌症的风险。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胃肠镜检查和大便潜血测试。


一旦发现肠道息肉,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胃肠镜检查以进一步评估肿块的性质和大小。较小的息肉可以通过胃肠镜检查中的钳夹术进行切除,而较大或有癌变迹象的息肉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来彻底去除。

02



为什么有的人容易长肠道息肉?





1.遗传因素

其实,结肠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或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一般来说,若是父母双方当中有一方出现过结肠息肉,那么子女出现结肠息肉的风险就会比普通人更高。同时,大家还需注意的是,结肠息肉的出现不存在性别差异,因此,无论男女都需要提高警惕。





2.饮食不合理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逐渐变得多样化。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往往能够带来巨大的满足感,但我们要知道,这类食物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对肠粘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还可能增加肠道长息肉的风险。


3.炎症刺激

人体若是频繁受到炎症的侵扰,就可能导致直肠粘膜中长出息肉,这主要是因为炎症发作时容易导致充血与水肿,而当溃疡面愈合之后,疤痕则会慢慢萎缩,从而形成息肉。从临床上来说,若是长时间受到炎症的刺激,却没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调理,还可能导致腺体阻塞。





4.排便不及时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很多人因为忙于工作而未能及时排便,这样不但可能引起便秘,还会导致粪便在肠道当中不断堆积与发酵,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对肠黏膜上皮造成刺激,还可能导致肠道粘膜受到损伤,从而使肠道中长出息肉。


因此,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养成憋便的习惯。




03



三种应该少吃的食物





高脂肪食物

这些食物包括油炸食品、炸鸡、炸薯条、高脂肪的肉类和奶制品。高脂肪饮食会增加胆固醇水平,同时也会导致体重增加,这可能会增加患上肠道息肉的风险。此外,高脂肪食物还可以引发肠道炎症,进一步促进息肉的形成。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对于预防肠道息肉至关重要。





加工肉类

加工肉类,如香肠、腊肠、午餐肉、培根等,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亚硝酸胺,这些物质被认为是肠道息肉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经常食用加工肉类的人患上肠道息肉的风险较高。这些食物的高温烹饪方式还可能导致致癌物质的形成,增加了患癌症的风险。减少加工肉类的摄入对于降低患上肠道息肉和癌症的风险非常重要。


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尤其是加工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也可能与肠道息肉的形成有关。高糖饮食与肥胖、代谢综合症等健康问题相关,这些问题都与肠道息肉的风险有关。高糖食物的过度摄入还可能干扰正常的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肠道炎症和息肉的形成。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对于预防肠道息肉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肠道有息肉的朋友来说,大家首先需要咨询医生的意见,判断息肉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一般来说,如果息肉属于良性且直径未超过一厘米,那么大家就不需要过于焦虑与紧张,只需要定期检查即可。

但若是息肉的直径超过一厘米,就要提高警惕,必要时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摘除,这能够有效防止肠道发生癌变。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