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常被便秘困扰
觉得喝一些“清肠茶”可以缓解
郭女士就是其中之一位
她坚持喝了2年的“清肠茶”
来帮自己肠子排毒
却没想到
前几天的一次肠镜检查
被查出结肠黑变病
图:结肠黑变病肠黏膜 vs 正常肠黏膜
根据医生描述
她的整个大肠内壁都是黑的
病因是长期服用某泻药导致
郭女士的情况并非个例
类似的病人在消化内科很常见
肠道需要定期排毒?
别被忽悠了
不少人对人体有“宿便”的说法深信不疑,认为宿便是危害健康的万恶之源。实际上,站在医学的角度,并无“宿便”一说。
从食物的消化过程来看,食物经消化,残渣的水分被吸收,就开始聚集成形,从而凝固成粪便。这个过程,正常需要24小时,便秘患者可能更长,所以“宿便”是个伪科学概念。
如果盲目用清肠茶等“排毒产品”,反而会给肠道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
一开始,似乎有点作用,大肠受到针扎般的刺激,催动你总是想上厕所。但后来大肠依赖上这种刺激,就会“摆烂”,还会长出黑斑,渐渐地大肠变得粗糙晦暗,最终导致结肠黑变病。
号称排毒的茶水一般都含有泻药,长期喝泻药,就会损伤肠道神经,肠道肌肉也会萎缩,肠道对泻药产生依赖,自主排便就会困难。
一般情况下,食物在肠道待上二十多小时,就会被充分消化吸收,剩余残渣达到一定量,就会产生便意,便便中大多是水分,剩下的就是无机盐、脂肪以及无法消化的膳食纤维,并没有所谓的“毒素”。
因此很多商家推广宣传的“排毒”“洗肠”“清宿便”都是骗人的,大家要理性看待。
吃完饭就想上厕所
是肠癌预警吗?
有的人可能便秘怀疑有宿便,有些人可能会把“一吃完饭就排便”当成肠道在排毒的表现,这到底暗示了什么?和肠癌有关吗?
进食中或是进食不久就想上厕所,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是胃部充盈后反射作用,结肠出现运动,促进大便排出。如果吃完就拉的情况持续多年,且胃口好,便后没有不适,大便也没有异常,就不用过分担心。
但有种“直肠子”则是肠易激综合征的表现,简单理解就是肠道比较敏感,一旦摄入食物,肠道蠕动加快或是发生痉挛,可引起腹痛和腹泻。
上述这些情况,与肠癌无关
但若是上厕所出现以下迹象
需警惕是肠癌信号:
1、大便习惯有变
排便习惯改变
比如排便频率增加
以前一天一次,现在一天几次
或是粪便形状异常
一时腹泻一时便秘等
都需要警惕大肠癌来袭
2、大便带血
排泄物经由肛肠排出
大便就会与大肠肿瘤摩擦
反复多次摩擦
就可能造成肿瘤出血的情况
大肠肿瘤的生长
可累积直肠、结肠
导致其发生病变
也可能会间接
对膀胱、前列腺造成影响
导致尿意频频
肠道健康决定寿命?
养护肠道关键做到这三点
肠道是人体健康的基石,人一旦摄入食物,需要经由肠道消化吸收,而人体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一旦肠道功能失衡,就会影响各个组织器官正常运作,让致病因子有机可趁。
肠道之所以有诸多功能,由于肠道内有数以万计的肠道菌群。正常情况下,有益菌和有害菌维持动态平衡,有益菌占优势,一旦肠道压力过大,导致菌群紊乱,有害菌增加、有益菌减少,对于肠道无疑是严重的打击。
日常调理肠道的3点建议
首先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做到均衡膳食、适量运动、保持愉悦的心情;
其次要适当补充专业的益生菌制剂,促进益生菌生长,从而保护我们肠道内有益菌;
最后也要纠正生活不良习惯,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恢复并巩固肠道菌群平衡。
肠子并不需要过多干预
所谓的“宿便”也是伪概念
利用泻药“洗澡”只会破坏肠道环境
让肠子陷入发病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