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高油脂、高热量食物已成为餐桌的主角。由此导致的胃肠道疾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肠道息肉就是其中一种,而它也是导致肠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什么是肠道息肉?


肠息肉是指肠道黏膜上突起的一种结构,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然而,如果不加以及时和有效的治疗,肠息肉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肠道息肉的成因比较复杂,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一般来说,肠道息肉的形成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年龄等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


肠道息肉症状


息肉早期形态较小,对肠道影响不突出,因此绝大部分患者觉察不到症状及不适。


但随着息肉的增长,刺激直肠壁的压力感受器,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便血及黏液便等症状。


想要发现肠息肉最直接也是最准确有效的方法就是做结肠镜。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或者家族直系亲属有息肉史,或者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年龄40岁以上的人,都建议去做一次肠镜检查。


发现肠道息肉怎么办?


通常大小在5mm以下的息肉没有癌变的风险,可以直接在内镜下夹除。夹除后无需进一步住院治疗。


大小在1-3cm以上的息肉有可能癌变,息肉越大,癌变风险越高。较大的需要在内镜下切除。


发现肠息肉后的注意事项


1、定期检查

凡已经明确肠息肉的患者应定期复查肠镜,防止息肉长大、再生或癌变。


2、关注大便情况


当患者大便形状异常、排便习惯改变,有腹泻、便秘交替症状,粪便中有血液相混,或者以黑便的形式出现都需要关注。


3、调整饮食习惯


戒烟酒,控制辛辣、油炸、油腻、及刺激性食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避免因低纤维素饮食导致便秘。


4、适当运动



适度锻炼可以促进肠蠕动,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减少,对肠黏膜的作用也会减少,从而导致息肉发生率、复发率下降。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