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患上痔疮,痔疮掉出来很难塞回去又肿又疼,终于下定决心把这一“心头大患”祛除,可是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做完手术我的肛门又肿了?是手术不彻底还是我的身体太不争气了?怎么让肿胀的肛门变新颜?如果你想了解其中的原因的话,建议您仔细往下看。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大家有个大概的认识。
痔疮术后水肿的原因
1. 肛门肛管手术,切除组织过多,缝合张力过大,造成血液淋巴回流受阻,而引起水肿。(不要把小痔疮拖到大痔疮才重视哦!)
2. 术后伤面继发感染,渗出液增加而致组织水肿。(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3. 肛门直肠术后,肛管肛缘受敷料压迫或肛门括约肌痉挛,或缝扎或切断血管、淋巴管而阻滞血液、淋巴液的回流,而致肛门皮下液体渗出发生水肿。(至正规专业医院就诊尤为重要!)
4. 术后大小便不畅,若蹲厕过久,或痔核脱出嵌顿,而致血液回流障碍而发生瘀血性水肿。(遵医嘱很重要!)
如果只是感到肿胀疼痛,那是由于创面过大,周围组织炎性渗出水肿,这是正常反应,5天后组织水肿逐渐消退,这种感觉也消失了。如果局部组织高出皮肤,一周都没有消退,并伴有疼痛,你就要重视了。你真的水肿了!
去除痔术后水肿的方法
1. 局部湿敷:每日2~3次,每次10min。
2. 减轻局部压力:如果由于敷料压迫过紧影响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引起的淤血性水肿,应及时调节敷料的松紧度,减轻局部压力。若形成血栓,应及时切开,摘除血栓。
3. 抗炎治疗:如果水肿由于创面继发感染引起,应消炎止痛,针对性选用抗生素治疗。
4. 观测大小便:如果术后出现小便不畅,不要羞于开口,短期可服用利尿药物。如果大便难解、干硬,或大便解不尽频繁如厕,可以借助开塞露及药物帮助排便。
有效的痔术后健康操
以上就是小编的温馨提示,希望大家能够找到自己水肿的原因接受针对性治疗,争取早日消除水肿。最后提示大家,如果出现了术后水肿,不要擅自主张,一定要和医生及时沟通,按医嘱执行。
俗话说,“十人九痔”,可见痔疮患者的人群是十分广大的。
痔本身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肛肠疾病,国外有报告说,有50%~90%的个人在其一生中至少有一次痔的主诉。过去,人们认为痔是直肠肛管部的静脉曲张所形成,但按照该理论治疗痔疮,无法解决术后复发率高等问题。
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了痔的现代概念,肛垫下移学说。所谓肛垫,就是指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它是位于齿线至齿线上方1.5cm左右的环状海绵样组织带,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解剖结构,起着肛门垫圈的作用,协助括约肌封闭肛门。
众所周知,由于人们长期饮酒和食用大量刺激性食物可使局部充血;肛周感染也可以引起静脉周围炎症,使肛垫肥厚;还有长期的坐立、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可导致肛垫向下移位。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和移位就形成了痔。
一般临床上,人们将痔疮分为四期,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痔疮的第一期临床表现,只在排便时出血,痔疮通常不脱出于肛门外;第二期临床症状表现排便时痔疮脱出,便后自行还纳;第三期临床症状表现为痔脱出后需用手还纳;第四期临床症状表现为痔疮长期脱出在肛门外,用手亦无法还纳。目前较常用的手术方法是外剥内扎术,手术比较简单,但术后患者非常疼痛,创面愈合较慢,有肛门狭窄及肛门失禁的风险。
因为肛垫是人体的正常解剖结构,目前医学界的观点已从“见痔就治”转变为“只治疗有症状的痔”。治疗的目的重在消除、减轻主要症状,而非根治。
大多数痔疮患者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后可使痔疮的症状得到缓解。比如增加纤维性食物,改变不良的大便习惯(如在排便时看书,或有事没事到厕所蹲蹲等),保持大便通畅,改变饮食习惯(如少饮酒、勿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