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胃肠镜检查早已不陌生。但提到这项检查很多人会发出疑问:“我平时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也需要做胃肠镜吗?”
胃肠镜,即胃镜和肠镜,其实就是前端装有内窥镜的纤细管子,胃镜从口腔进入,可以检查食管、胃、部分十二指肠;肠镜从肛门进入,能够检查直肠、结肠、盲肠和回肠末端。
很多消化道疾病在前期没有明显症状,特别是消化道肿瘤,被查出时大多已是中晚期。
若是等到出现明显的症状,很可能为时已晚,因而建议胃肠道疾病的高危人群做好胃肠镜筛查。有以下相关症状别忽视
当身体出现一些消化道症状时,可千万别忽视,这很可能是身体在发出信号,提示你需要做胃肠镜检查了。
比如时常反胃、反酸,总感觉胃里的东西往上涌,或者食欲减退,原本爱吃的美食现在看到都没什么胃口了,甚至出现体重在不明原因下降的情况,那可得警惕起来。
还有黑便、大便习惯改变,像原本规律的排便变得时而便秘时而腹泻,或者排便次数突然增多、减少等。要是出现了呕血、腹痛这些情况,更要重视。
因为这些症状有可能意味着胃部、肠道等消化道部位出现了病变,像胃炎、胃溃疡、肠炎、肠道肿瘤等都可能有此类表现。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这些症状,就要考虑尽快去做胃肠镜检查了,早检查才能早发现问题,以防延误病情,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特定人群需留意
首先就是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要知道癌症可是有一定遗传倾向的,如果家族里有人患过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那自己患此类疾病的风险相对来说就会高一些。所以这类人群建议在 30 岁的时候就做第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没问题,之后可以每隔 5 - 10 年做一次就行了。要是在检查中发现了异常情况,那就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可能 1 年甚至半年就得再复查一次。另外,年龄达到一定阶段的人群也要重视胃肠镜检查。一般来说,50 岁以上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人体内的代谢功能慢慢减弱,致癌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会加长,肠道黏膜受到长期刺激,大肠癌发生率随之增高,而且肠道黏膜也更容易出现息肉,部分息肉还可能恶性转化为大肠癌。
所以 50 岁以上的朋友们,建议定期接受肠镜检查,这样能及时发现肠道内可能存在的问题,像早期大肠癌或者息肉等,发现后及时切除,就能降低恶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