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胃肠道疾病高发的季节,闷热潮湿的环境为病菌滋生提供了温床。近期,北京积水潭医院接诊的胃肠疾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其中患“冰箱性胃肠炎 ”的不在少数。该院消化内科医生提醒:冰箱冷藏温度需严格控制在4摄氏度以下,食物务必密封储存。凉菜无论是否冷藏,都不建议隔夜食用。
65岁的蔡先生日前就因“冰箱性胃肠炎”饱受折磨,他腹泻腹痛,一天内跑了十几趟厕所。经医生询问,蔡先生回想起,有一晚未吃完的凉菜被他放入冰箱,第二天一早又拿出来当早餐。接诊医生怀疑,正是这盘隔夜剩凉菜引发了细菌感染。经血检、便检,蔡先生被确诊为感染性腹泻 。
夏季高温高湿,类似蔡先生这种因冷藏储存不当而导致的“冰箱性胃肠炎”患者屡见不鲜。医生强调,夏季食物置于室温环境下4小时左右就可能变质、致病,因此饭菜最好一次吃完,剩菜要及时放入冰箱储存。
在谈到消化道疾病的检查和诊疗时,医生特别提到了胃肠镜的重要性。他指出,胃肠镜对于消化道疾病的检查和诊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胃肠镜能够直观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病变情况。通过胃肠镜,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消化道黏膜的颜色、形态、有无溃疡、息肉等病变,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直接依据。
其次,胃肠镜具有活检功能。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可疑病变,医生可以通过胃肠镜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从而明确病变的性质,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准确指导。
最后,胃肠镜还可以进行微创治疗。对于一些早期的消化道肿瘤、息肉等病变,胃肠镜可以直接进行切除,避免了传统手术带来的创伤和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医生还提醒,刀具、砧板生熟混用,冰箱“串味”同样存在健康隐患。食材处理时要生熟分开,“‘生’指的是需要热处理的原材料,包括生肉、海鲜、葱姜蒜等;‘熟’指的是可以直接入口的食物,包括西瓜等水果。”同时,食物在放入冰箱时也要密封好、单独储存。大部分致病菌在低于4摄氏度或高于70摄氏度的环境下就被“灭活”、不再繁殖了,因此冰箱温度需保持在4摄氏度以下,剩菜在食用前需要充分加温、煮熟热透。 对于凉菜,医生再次强调,无论是否冷藏,都不建议隔夜吃。因为凉菜在制作过程中不经加热,少了一道“保障工序”,因此更容易出现细菌超标、致病的风险。
最后,医生提醒广大市民,如果饮食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或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医生描述可疑就餐史。尤其是老年人、儿童等脆弱人群,出现症状不建议居家观察,应立即就医,以防病情加重或引发并发症。同时,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也是预防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