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 应邀开展“疼痛”主题科普讲座,涉及疼痛定义、疼痛的临床意义、中医的疼痛病机分析及中医的疼痛治疗等,难度适合大众阅读。 整理主要内容,与朋友们分享。 疼痛的定义 目前广泛采用的疼痛定义是“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受和情绪体验”。 这是国际疼痛分类委员会的创始主席Harold Merskey博士在 1964 年的描述,并在1979 年被国际疼痛研究会采用。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 生理方面: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疼痛感受、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如: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 心理方面: 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疼痛的利与弊 利: 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 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 弊: 疼痛作为报警也有其局限性, 如癌症等出现疼痛时,已为时太晚。 长期剧烈疼痛, 对机体已成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 综合来看, 疼痛的弊大于利, 因此, 诊断疼痛、管理疼痛是医生的重要任务。 中国人的“疼”与“痛“ 疼是“疒”字旁与“冬”结合, 专指比较急性发作的、 持续的、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疼痛。 痛是“疒”字旁与“甬”结合, 专指慢性持久的、憋胀不通的疼痛。 简单概括一下, 疼描写的是阳性的疼痛, 有往上浮的,尖锐的,浅表的, 开放的,热性的,急性的特点; 痛是阴寒的疼痛, 有内敛的,沉闷的、慢性的特点。 疼痛的现代神经生物学机理 疼痛刺激因素: 1)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如刀割、棒击,电刺激、高温、强酸、强碱等均可成为伤害性刺激; 2)生物活性物质:如组织细胞发炎或损伤时释入细胞外液中的钾离子、5-羟色胺、乙酰胆碱、缓激肽、组胺及前列腺素等亦可引起疼痛或痛觉过敏。阿司匹林则具有止痛作用,就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效的。 疼痛来源分类: 1)体表疼痛:刺激可来自外界而作用于体表,通过游离神经末梢经特定神经通络上传脑部,这种感觉定位准确。 2)内脏疼痛:刺激也可起自体内,经内脏神经的传入部分上传,其定位较模糊。 3)心理疼痛:疼痛还常由于心理原因引起。 另外,疼痛易受注意力、暗示和期待等心情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既往经历和当时的情境均给疼痛带来很大变异。 疼痛的临床意义及分类 临床上,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 是象征危险的信号。 如果疼痛位置明确、性质明确,可以促使人们紧急行动,避免危险或得到及时救治。 如果疼痛持续时间太久、疼痛程度太重,或者疼痛病因已经去除但疼痛症状仍然持续,已经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工作,甚至是生命安全,那么疼痛就更应该在不影响对病情的观察的条件下止痛。 特殊疼痛: 牵涉痛: 如心绞痛的疼痛常放散到左肩、臂和腕。 幻肢痛: 如有的截肢患者,甚至先天缺肢畸形的患者仍可感到自己不复存在的或根本未曾有过的肢体的疼痛。 心理疼痛: 焦虑抑郁、某些精神分裂症或癫痫症患者的疼痛可能是精神心理症状。 疼痛部位: 皮肤痛,如皮肤切割、烧烫伤痛、带状疱疹早期的皮肤疼痛; 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枕大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痛; 肌骨关节痛,如颈肩痛、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胸背痛、腰痛、肘膝痛、腕管综合征、腱鞘炎,如鼠标指、妈妈手等; 内脏痛: 1)头痛:原发性头痛、继发于全身的头痛(高血压性头痛、发热头痛)、继发于颅内病变的头痛,如脑瘤头痛、脑膜炎头痛,继发于颜面其他器官的头痛(青光眼头痛、孔源性视网膜脱落的头痛、颞颌关节紊乱引起的头痛、牙痛严重引起的头痛) 2)胸痛:心绞痛的胸闷胸痛、心肌梗死的压榨性濒死性胸痛、胸膜炎胸痛、肺癌胸痛等 3)腹痛:肠易激腹痛腹泻、十二指肠溃疡腹痛、胃溃疡腹痛、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腹痛、肿瘤腹腔转移疼痛等 疼痛性质: 刺痛 灼痛 跳痛 钝痛或绞痛 疼痛伴随反应: 引起逃避、诉痛、啼哭、叫喊等躯体行为, 也可伴有血压升高、 心跳加快和瞳孔扩大等生理反应, 也可伴有惊恐等剧烈情绪反应。 疼痛的程度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疼痛划分成以下5种程度: 0度:不痛; Ⅰ度:轻度痛,可不用药的间歇痛; Ⅱ度:中度痛,影响休息的持续痛,需用止痛药; Ⅲ度:重度痛,非用药不能缓解的持续痛; Ⅳ度:严重痛,持续的痛伴血压、脉搏等的变化。 疼痛的现代医学管理 药物治疗: 1)除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非固醇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2)与阿片受体结合的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鸦片等) 3)参与下行抑制通路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以及某些多肽等 心理疗法: 基于心理因素在疼痛产生与防治上的影响,安慰剂、催眠、暗示、松弛训练和生物反馈等加强正性情绪活动等 手术疗法:永久性破坏或中断疼痛上行解剖通路的外科手术疗法越来越少应用。 用仪器对内源性疼痛抑制系统的有关部位(如粗纤维在其中上行的脊髓后索)进行电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