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是指发生于结肠黏膜的各种局限性隆起病变。结直肠息肉为局部粘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粘膜隆起样病变,被公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
结肠息肉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却是结直肠癌的“前身”,目前已明确至少80%-95%的结直肠癌都是从息肉一步步演化过来的,而从小息肉→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癌变,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5年,只要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病变,并及时切除便可以消除后患。
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肠息肉,它可以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任何部位。这种类型的息肉通常是良性的,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变大并发生癌变。特别是绒毛状腺瘤,它们癌变的几率比其他类型的腺瘤性息肉更高。
炎性息肉通常是由于肠道炎症引起的。它们通常是良性的,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肠道狭窄、梗阻或者出血。虽然炎性息肉很少发生癌变,但如果有不典型增生,也可能发生癌变。
幼年性息肉常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它们通常是无症状的。这些息肉通常是良性的,但可能在成年后继续增长并发生癌变。因此,幼年性息肉需要密切监测和治疗。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许多肠息肉和黑色素沉着。这种类型的息肉容易发生癌变,因此建议在成年后每两到三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增生性息肉通常是由于肠道炎症或损伤引起的。这些息肉通常是良性的,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不典型增生并癌变。
错构瘤性息肉是一种通常发生在年轻人中的良性肿瘤。虽然它们很少发生恶变,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变得非常大,导致肠道梗阻或出血。
虽然淋巴瘤和其它恶性肿瘤在肠道中较少见,但它们也是肠息肉的一种可能类型。这些类型的息肉通常是恶性的,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扩散到其他部位。
统计显示,国外患者结直肠腺瘤摘除后3-5年内的复发率在20%-50%,而国内患者:
1年内累计复发率为38.1%,;
2年内累计复发率为78.2%;
进展性大肠腺瘤摘除后1、5年的再发率分别高达59.46%和78.07%。
所以如果你进行了肠息肉的切除手术,那么一定要记得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肠镜
不同类型的肠息肉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险。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且容易发生癌变的类型,而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和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也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