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作息的不规律,不少人出现了胃痛、胃胀等不适。
那么胃痛了该怎么办?
吃止痛药有效果吗?
先给您个明确答案:
胃痛千万别吃止痛药!
止痛药不但不能缓解胃痛
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胃痛为什么不能吃止痛药?不吃止痛药又该怎么办?
胃痛的位置大约在肚脐周围、上腹到胸口间。
胃痛发作时,有时仅表现为上腹部的疼痛和不适,更多还伴随其他症状,如反酸、烧心、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隐痛、跳痛、胀痛等情况。
提醒大家要警惕隐藏在“胃痛”中的胃肠以外的重大疾病,如急性的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的胰腺炎或者慢性的胰腺炎等,这些疾病的表现也是上腹痛,会使有些人误认为是胃痛。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止痛药多数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类非类固醇结构的药物统称,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常见的止痛药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对多数轻、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痛经、运动后肌肉疼痛等有明显效果。
非甾体类抗炎药能治疗大多数疼痛,但对胃痛却无效,甚至可能加重病情,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类药物是通过作用于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的。
而内源性前列腺素是胃黏膜非常重要的一种物质,前列腺素与胃黏膜分泌黏蛋白以及磷脂合成有关,可以促进黏膜细胞增殖,修复黏膜损伤。所以当前列腺素减少,胃黏膜失去保护时,酸性胃液趁机侵袭胃壁,可能造成糜烂、溃疡甚至出血。如果“胃痛”是由胃黏膜疾病如胃溃疡引起的,服用这一类药物则是雪上加霜。
因为人的腹腔里有很多重要器官,有时很难根据经验准确地定位到具体腹痛部位,也有可能是临近器官受损却误认为是胃痛。也就是说所谓的“胃痛”有可能是胰腺炎、阑尾炎、胆囊炎甚至是肺炎、心绞痛等等的表现。
如果盲目地服用止痛片,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疼痛,可实际上腹腔内的病变在进一步恶化,不利于医生观察病情、判断患病部位,可能会造成误诊。
首先,需要去医院让医生来鉴别,到底是不是真的胃痛,胃痛的原因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胃痛比较常见的原因,比如说经常暴饮暴食,经常吃一些很难消化的食物,或者是吃大量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等均可引起胃痛。
过度的饮酒也会导致胃痛,如果说一口气喝了太多的酒,或者说没吃东西就喝酒,那么残余的酒精会对胃黏膜造成连续的损害,导致胃痛的症状出现。
腹部受凉也有可能会引起胃痛的症状,因为着凉或者吃了寒凉食物可能会出现胃痉挛,从而导致胃痛的症状出现。
患上了胃病之后,胃痛的症状会经常出现,比如说有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部肿瘤等等,常可导致胃痛发生。
有的时候,胃痛可能是胃酸反流导致,胃酸本来应该乖乖的待在胃部,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其逆流进了食道,就会产生胃灼热或疼痛的感觉。
我国人群平均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8.07%。据统计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各种消化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有关,因此,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治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人在胃痛发作的时候,胡乱的服用一些止痛药,这样会导致病情加重。因为止痛药只能镇痛,并不能治疗胃病,而且还会对胃部产生强烈的刺激,加重胃痛的症状。
保暖
患有慢性胃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
忌口
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
适当运动
有些朋友吃完饭立马就开始“葛优躺”,此时肠胃蠕动会变慢,胃部压力过大,长此以往更容易患慢性胃病。此外,胃和食管处于同一个水平位置,极易使胃酸通过下食道括约肌反流至食道,引发反酸及烧心。
改善饮食
胃病患者的饮食一般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
调整情绪
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要注意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