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经验,医生判断该病变极大可能为恶性,即直肠癌。而且已经不是早期,已经发展到进展期了!
难道病变已经到这样程度了,患者居然没有临床表现吗?
再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却没有腹痛、腹胀、大便习惯改变、以及消瘦等结直肠癌的常见表现。患者自诉偶尔在大便时少量便血,自认为是“痔疮”而未予重视。
就这样,在一次常规的肠镜检查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例直肠癌。
通过这个病例,再次提醒各位朋友:
内镜检查是尽早发现胃肠道肿瘤的最有效手段。
什么是大肠癌?
大肠是人体消化道最末端的一段,长度约 1.5 米,包括结肠和直肠两部分。起源于结肠与直肠黏膜的恶性肿瘤即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新发生大肠癌约 25 万例,死亡超过 14 万例。
患了大肠癌的结局与发现病变的早晚有极大的关系。如晚期发现,则患者生存超过 5 年的机会仅有 12%。而早期发现并治疗,那么生存超过 5 年的可能性大于 90%。由此可见,大肠癌其实并非那么可怕,关键是能够早期发现!
如何能够早期发现大肠癌?
进行大肠癌的筛查是关键!
如果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部肿块、肠梗阻、消瘦等症状出现再就诊检查,则往往肿瘤已发展到了进展期。筛查,是指对大量无症状的人群进行普遍检查,再选择出高危人群进行精查的方法。
哪些检查方法可用于大肠癌筛查?
主要的方法为:大便隐血检测、血浆 Septin9 基因甲基化检测、结肠镜检查。
筛查的具体流程如下图:
由此流程图可见,对所有筛查对象首先通过评分区分为高风险与低风险的不同人群,对高危险度者直接进行结肠镜检查。而对低危险度者仅需定期进行大便隐血检查或基因检测,出现阳性结果再进行结肠镜检查。
说明:得分小于 3 分为低风险,大于或等于 3 分为高风险;一级亲属是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同父母);体质指数 = 体重(公斤)/身高(m)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