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肛肠协会权威资料表明
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
其中痔疮占发病总人数的87.2%
虽然很可怕
但是很尴尬
有些朋友觉得自己成为了有“痔”之士
我们在讲直肠癌的时候,说到
齿状线是一条南北分界线
他的上方是直肠,下方是肛管
看图
齿状线的上方是自主神经支配
没有感觉,所以不会感觉到痛
齿状线下方分布的是体神经
感觉敏感,可以会痛
这个知识点,跟痔疮密切相关
那么
痔到底是个什么鬼?
痔,其实就是一团曲张的静脉
我们来看图
大家看上图左边的两个绿色圈圈
是两个静脉丛,分别是
直肠上静脉丛和直肠下静脉丛
分别位于齿状线的上方和下方
这两个静脉丛一旦曲张
就成了“痔”
上方的叫内痔,下方的叫外痔
内痔和外痔连起来叫混合痔
上面这个绿色的圈圈
就是传说中的肛垫
里面有直肠上静脉丛和结缔组织等
因其中有大量的静脉,这个地方很软
就像一团水晶泥,辅助封闭肛门的
否则拉稀的时候,会漏屎粑粑
如果肛垫里面的静脉发生曲张
或者肛垫掉下来了(肛垫移位)
就形成了“内痔”
内痔
内痔病因:
直肠上静脉丛曲张或肛垫下移
内痔好发于:
截石位的3、7、11点的位置
(不管三七二十一,但要管三七十一)
那么
得了内痔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内痔典型表现:
无痛性便血+痔脱出(可有)
(题眼:无痛性便后滴血)
因为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
齿状线以上的直肠粘膜
没有痛觉神经分布
所以一般无痛
曲张的静脉,就像一团血管球
大便通过的时候,将其刮破了
这不,就出血了
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便后出血
内痔如果大了以后
在大便的推动下,就可以脱出来
这时候在肛门外,就可以看到痔块
看图
我们来根据痔块脱出情况
来判断
内痔的分期
外痔
我们首先来看一张图
看图
我们看上图中的红圈
他里面的静脉是直肠下静脉丛
这里静脉曲张,甚至血栓形成
那就成了外痔
因为他在齿状线以下
这里分布的是感觉神经
所以,得了外痔患者有明显感觉
肛周不适和瘙痒感
如果里面静脉丛发生了血栓
或者肛管皮下有血肿
把痔撑得比较大的时候
这时候肛管皮肤受压产生明显疼痛
这种外痔叫做“血栓性外痔”
看图
(有血栓,血流受阻呈暗红色)
总结:
外痔临床表现:
一般是肛周不适和瘙痒感
出现血栓性外痔,就会疼痛
也可以有痔脱出
外痔可分为以下几类:
1、结缔组织外痔:肛门边缘赘生皮瓣,逐渐增大,质地柔软,一般不痛,不出血,有异物感。
2、静脉曲张性外痔:可见光滑色青紫的肿块,久蹲有肛门坠胀及异物感,不能立刻消散。
3、血栓性外痔:肛门突然剧烈疼痛,并出现了一个肿物,边界清晰,摸上去质硬。
还有痔,叫做
混合痔
(内痔临表+外痔临表)
意思就是内、外痔的表现同时存在
我们知道,内痔长在齿状线以上
但是,内痔发展到III度和IV度时
往往就通过静脉丛吻合支与外痔相连了
这样内痔外痔,就连接起来了
形成混合痔
注意
内痔和外痔只有连到一起了
才算混合痔啊
没有连起来就不算
只能算同时有内痔和外痔
随着病情发展
痔块逐渐增大可以脱出肛门外
就像一朵盛开的梅花
这就叫“环状痔”
如果脱出来的痔块被肛门卡住了
回不去了,这就叫做“嵌顿痔”
痔,怎么诊断呢?
首选检查:肛门视诊
外面的痔可以看清啊
但是,内痔在里面,怎么啊?
我们有一个神器叫做“肛窥”也叫“肛门镜”
涂点润滑油,插入、打开肛门
里面风景一览无余
痔疮到什么程度需要手术
● 痔疮病情严重——排便或久站时,出现痔疮脱垂的情况并且伴随肛裂症状。
● 出血量大——痔疮破裂导致大量出血,并且药物治疗无效。
● 痔疮引起剧烈疼痛——痔疮感染并且有明显疼痛感,且药物效果不佳。
● 体积大——痔疮体积过大,且经常发炎疼痛,影响日常生活。
● 痔疮反复发作——痔疮在药物治疗后仍然症状明显,且反复发作。
但要注意的是,痔疮手术并不能一劳永逸,如果还不改变生活习惯,还是有可能会复发!
痔疮要如何预防
良好排便习惯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要人为延长排便时间,比如长时间在厕所玩手机等,每天蹲厕所的时间一般控制在3-5分钟。
提肛运动
随着年龄增长,肛门会发生松弛,因此建议每个人,尤其是老年人,应该每天做30次提肛运动,慢慢收缩肛门,再慢慢放松肛门为1次。这个方法可以锻炼肛门的括约肌,预防痔疮的发生。
注意清洁
随着年龄的增长,肛门局部会出现很多褶皱,容易残留粪便。因此,便后要注意清洗肛周,以免产生炎症,引发痔疮。
痔疮不能自愈,只能通过各种手段缓解症状。即使做了痔疮手术,如果不注意预防,不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仍会复发。总之,痔疮患者需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痔疮的复发。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肛门卫生等,都是预防痔疮的重要措施。同时,定期进行肛门检查也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痔疮。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