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吃了辣椒、烧烤或者喝了酒后,第二天会发现肛门边上有硬硬的肿块,以为是“传说”中的痔疮,认为“既然不痛就不用管他”。如果肿块越来越大,也开始出现疼痛,就按照痔疮来处理,去药店买点药随便擦擦,哪知道疼痛并没有消失,肿块越来越大,去医院检查,结果才发现是肛周脓肿! 什么是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多见于中青年,儿童和老年少见,男性多于女性。 1、细菌感染:是引起肛周脓肿的最主要原因。因肛窦开口向上,粪便细菌易侵入肛窦引起肛腺感染;腹泻也是引起肛腺感染的重要原因;其它还包括肛裂、痔疮、肛门毛囊汗腺炎、肛门周围皮肤感染等因素。 2、医源性因素:肛门直肠手术后感染,尿道、会阴部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破裂缝合后感染,直肠内异物损伤感染等形成肛周脓肿。 3、免疫因素:婴幼儿免疫机能不全,肛门直肠黏膜发育不成熟,肛隐窝易发生感染,引起肛周脓肿。 4、其他:败血症、糖尿病、营养不良、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HIV感染的患者容易并发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引起的症状 2、坐骨直肠窝脓肿:位置深而间隙大,局部表现不典型,主要表现为肛门外侧巨大红肿,疼痛剧烈,多有高热、乏力、恶心等全身感染症状; 3、骨盆直肠窝脓肿:较少见,位置深,局部症状不明显,初期仅感肛门直肠坠胀感,继之出现胀痛,发热、乏力、纳差等全身症状,可伴有排尿困难等。 肛周脓肿 与火疖子的区别 许多人误以为肛周脓肿不过是臀部长了一个疖子,以为通过口服消炎药、涂抹药膏就能解决,手术则被认为不必要的选择。然而,肛周脓肿与普通的火疖子虽同为感染所致,其实却大相径庭。 01 位置不同 火疖子多见于体表毛囊皮脂腺区域,属于浅表的皮肤感染;而肛周脓肿则深藏于肛门直肠周围的间隙,甚至可能波及肛门括约肌,位置更为隐蔽且复杂。 02 症状不同 火疖子虽伴有红肿热痛,但是症状相对较轻,全身反应不明显。反观肛周脓肿,其疼痛往往剧烈难忍,影响坐卧,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高热等全身严重症状,后期触摸时更有明显的波动感。 03 治疗难度与风险不同 肛周脓肿具有更强的扩散性,易形成复杂性脓肿,后期可能引发肛瘘,治疗难度与风险都显著增加。 久拖不愈的危害 1. 感染流脓。肛瘘一旦形成,自愈的机会极少,并带来一系列的危害。首先肛瘘感染发炎后,肛门疼痛剧烈,溃破后脓水污染内裤,脓汁刺激局部皮肤,肛门瘙痒剧烈。久而久之可使身体虚弱消瘦,精神不振,抗病能力下降,发作亦越频繁,形成互为因果。 2. 瘘口、瘘管增加。肛周脓肿的多次反复发作,脓液可穿破管壁顺括约肌间隙蔓延而成多发性、复杂性肛瘘,不但给治疗带来困难,而且也可能影响到肛门的生理功能。 3. 癌变危险。肛瘘的多发性,可形成直肠阴道瘘、直肠尿道瘘和直肠膀胱瘘,危及周围脏器,并且多年未治或误治的老肛瘘有癌变的可能,也给未来手术增加了难度和风险。 4、肛门失禁。任由肛瘘发展,可对括约肌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可能造成肛门失禁等并发症。 肛周脓肿注意事项 1、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加强抗感染能力; 2、便后清洁肛门,勤换内裤,保持肛门清洁; 3、及时防治肛门其他疾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4、避免久坐,保持肛门干燥,防治腹泻、便秘等。 总结 肛周脓肿本身是由于直肠肛门的黏膜(肛隐窝)感染造成的化脓性炎症,口服或静脉应用消炎药只是暂时缓解症状,而感染灶并没有得到治疗,久而久之会形成肛瘘,所以只有通过手术才能彻底治愈。越早手术,切口越小,疼痛越轻微,越拖延脓腔越大,损伤越大。根据情况,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和早期治疗,不要对这“屁大点事”掉以轻心,就不会引起严重后果。肛周脓肿形成原因
1、肛周皮下脓肿:位置表浅,最为多见,脓肿一般不大,主要表现为肛周持续性疼痛,早期局部红肿、发硬,压痛明显,脓肿形成触之可有波动感;
患了肛周脓肿,若脓肿延误了早期手术治疗,则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