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狭窄是一种肛门和肛管直径变小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疼痛、出血、肛门瘙痒、粪便性状改变、大便失禁等。
通常情况下,排便时,肛管最大直径可达3cm,从专业角度看,在没有麻醉的状态下,食指顺利通过肛门为正常。当食指难以通过,甚至小指也不能通过时,则是出现了肛门狭窄。
导致肛门狭窄的因素
1、先天因素
也就是指先天畸形,是儿童肛门狭窄最主要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胚胎时期,直肠与肛管交界处肛膜没有穿破或先天性肛门闭锁所致,这些患者通常括约肌是正常的,需要手术切开闭锁,但切开后,仍有一部分狭窄的可能性。
2、炎症刺激
反复发作的慢性肛瘘,特别是复杂性肛瘘,瘘管在括约肌间走行,炎症刺激使纤维组织增生,瘢痕收缩可导致肛管狭窄。
3、各种外来损伤因素
如肛门部外伤、放射性及药物损伤均可造成肛门狭窄,肛肠疾病手术中损伤皮肤及黏膜较多,如果术后未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及时复查,也可能导致肛门狭窄。
4、肿瘤因素
阴道、子宫肿瘤、前列腺癌、淋巴瘤、骶前囊肿、骶尾部畸胎瘤等均可引起肛门狭窄。
此外,长期患有肛裂的患者,因反复发作的溃疡刺激也会导致肛门括约肌迟缓,久而久之,在肛管内括约肌的表层形成纤维化增生,从而引起肛门狭窄。
如果肛门狭窄程度对生活未造成太大影响,可以居家观察,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避免引起肛门部炎症的诱发因素等方式缓解症状。如果引起肛门狭窄的原发病已明确,应采取相应的药物或手术方法治疗肛门狭窄。